为了让孩子能在这样险恶、激烈的环境当中突出重围,家长便带领孩子到各种补习机构进行更多方面的学习,只为多学一点知识,让孩子能在考试中的成绩和排名超过其他学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补习持续“内卷”的状态越发加剧,从单独的一门学科逐渐发展到全部学科的补习,从初入初中才慢慢开始补课到幼儿园就开始给孩子进行“全脑发展”。现在很多课外辅导机构都打出“赢在起跑线上”、“弯道超车”的横幅,吸引家长花钱给孩子报辅导班。
在这样一个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中,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的孩子无疑是受害最深的。父母之间的“面子”,为了孩子“更好的未来”,“对得住父母给你花的钱”,原来能快乐学习生活的孩子们,从前每天还能有几个小时的游戏时间和足够的睡眠,但如今却不得不提前面对沉重的学业负担。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已经达到家长和老师必要予以重视的程度。因此,国家提出了“双减”政策,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卸下身上过早、过重的负担。
教育部发下新通知:将推行“学科类培训”,让双减继续持续下去!
本月15日,教育部对之前发布的《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认定指导意见》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说明。从这个角度出发,只要满足以下条件,综合考虑学科培训项目,即认定为学科培训:
首先,就培训目的而言,如果校外辅导组织主要是学科知识和技能培训,而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那么校外培训服务机构可算作学科培训机构。
也就是说,如果校外辅导机构还打着“几个月能提高多少分”的旗号来吸引学生和家长来补习的话,肯定会受到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查,情节严重的将直接关闭。
第二,在培训方式上,以听、说、读、写、算等科目的知识讲解和培训能力为主的校外辅导机构,以及以巩固课本练习、给学生补充学科题目为主的校外辅导机构,且包括课后复习、辅导机构与教师(包括虚拟代理、人工智能等)的教学演示、互动等为主要形式也将其定义为学科培训机构;
第三,在培训内容上,如果校外机构所补习的课程内容包含语数英、政史地、物化生等学科,一样是隶属于学科培训的范畴之内。
最后,在成绩评价方面,若这些课外培训机构依旧是以学生成绩作为重点,且仍然是用成绩来挑选学生的,那么它也会是被勒令停业的对象。在“双减”制度的严格实施下,唯有学生锻炼出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做到真正的成长。
在明确了对校外补习机构学科培训的定义之后,教育部的下一项做法将会直接展开对各地机构的排查和监督。而在这样一个严格控制校外辅导机构的环境下,尽管一些家庭条件优渥的家长们会给孩子选择专门的“一对一”辅导,但想要孩子能真材实料地提高自己,终归还是得依靠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应该先培养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不要施加给孩子过大的心理压力,也千万不要用命令式的语气或是强迫孩子学习。
在和孩子一起学习时,要多多引导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他自己解决困难的习惯。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可以在不需要补习班的情况下依旧学习得很好。
总结:作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仅看的是成绩,还在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虽然我国目前的人才选拔政策是基于成绩,但当我们真正进入社会,对孩子的素质必然是会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孩子全身心的发展更为重要。